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2021年10月江苏自考专业现代汉语复习资料(五)

发表时间:2021-08-17 10:3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导读】今天江苏自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1年10月江苏自考专业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10月江苏自考专业现代汉语复习资料(五)

2021年10月江苏自考专业现代汉语复习资料(五)

第四章 词汇

1.语素

(1)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地切分, 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就是语素。这个定义包括了三个意思:第一, 语素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第二,这个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第三, 这个语音语义结合体必须是“最小的”,也就是不可分割的。

(2)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为语素, 或者说把语素从一个语言片段中切分出来,可以使用替换法。替换法是一种同类替换的方法,是用已知语素去替换一个语言片段中的某个成分,以确定后者是否为语素的方法。

2.不定位语素一般是语义比较实在、具体的实语素,在构词时用作词根。定位语素多是由不定位语素虚化而成的。有些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会用同一个汉字记录,因此,应当学会区分。

3.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4.词的特点

(1)语音的固定性

词的语音特征一般表现为完整的、固定的。词的音节形式是固定的,声、韵、调都不能改变。

(2)语义的整体性

词的意义与其构成成分的意义有关,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如“白菜” 不等于“白色的菜”,“眼红”不等于“眼是红的”。

(3)结构的凝固性

①与语义的整体性相联系,词的结构通常是不能扩展的,在词内成分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风声”不能说成“风的声”,“风霜”不能说成“风和霜”。

②有些形式相同的语言结构,要注意分辨。如“笔墨”结构凝固时,是词,表示“文字或诗文书画”,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当“笔墨”可以扩展成“笔和墨”时,是短语,表示“笔”和“墨”两种文具。例如“白菜”不能说成“白色的菜”,是词,“白纸”可以说成“白色的纸”,是短语。

5.如果说语义的整体性是词的内在标准,结构的凝固性则是词的外部标志, 所以鉴别一个成分是词还是短语,常常可以用扩展法(或称插入法)。

6.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大类。

7.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1)词根是合成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如“提高”“人民”中的“提”“高”“人”“民”都是词根。词根一般是不定位的,是自由语素。

(2)词缀是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加在词根前面的叫前缀,加在词根中间的叫中缀,加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汉语的词缀中,常见的是前缀和后缀。“ 老 ~”“ 阿 ~” 是常见的前缀。“~ 子”“~ 儿”“~ 头” 是常见的后 。

8.复合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合在一起构成的合成词。复合词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重叠式等几种。

(1)偏正式和补充式

①偏正式:A 修饰 B,B 为中心词。如:“爱情”中“爱”修饰“情”, “情”为中心词。

②补充式:B 补充说明 A,A 为中心词。如“看见”中,“看”为中心词, “见”补充说明“看”的结果。

(2)支配式和陈述式

①支配式:A 支配B,A 表示动作行为,B 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如“拍马”中“拍”表示动作行为,“马”为“拍”所支配关涉的事物。

②陈述式:A 表示事物,B 表示 A 的性质或状态。如“心虚”中“虚” 表示“心”的状态。

9.词义是语言中词的含义,是词的声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总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中不存在没有意义的词。

10.词义的性质

(1)客观性:词义都是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现象、行为过程、性状、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客观事物正是词义所反映的对象。一般来说,有某种客观事物,才会有表示这个事物的词,词才有词义。如“电脑”“汽车”,这些词的词义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

(2)概括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而是抽象的、概括的。如“人”这个词,是指“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有语言的高等动物”,这是对各式各样的人的概括。

(3)模糊性: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如“早上、中午、下午”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又如不同的人对“ 现在”的长短理解有区别。

(4)民族性: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语言所用的词可以不同,就是说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 由此就产生了词义民族性的特点。例如汉语里用“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女儿,而英语里只用 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

11.单义词和多义词

(1)含义

①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例如,太阳、月亮、北京、医生。

②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 而且不同义项之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词。例如,

A.箩筐里的粮食已经冒尖了 / 问题一冒尖,就要及时加以解决

B.这孩子又哭又闹 / 小姑娘又闹脾气了

(2)关系:多义词都是由单义词发展而来的;词的单义或者多义不是绝对的。

12.多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从词的运用角度来说,多义词的几个意义的地位并不相同。其中有一个意义是最常用的、基本的,其他的意义都是从这个意义转化发展出来的。前者叫基本义,后者叫引申义。

13.词的本义和基本义

(1)本义:一个词的最初意义,即一个词刚刚被创造出来时所具有的意义,或者说是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意义。

(2)基本义:一个词最常用的、基本的意义。

(3)本义与基本义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闻”的本义是“听见”,而基本义则是“用鼻子嗅”。

14.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也称为同音异义词。

15.同音词按字形的异同可以分为两类。

(1)字形相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同形同音词。例如,

①种花 / 花时间/ 钱花光了 ②别了,我的祖国 / 别有特色

③声音太低 / 水位很低 ④别去/ 腰间别着一把枪

(2)字形不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异性同音词。例如,

①公事 / 工事 ②水力 / 水利

16.同音词形成的原因

(1)造词时语音形式偶合;

(2)语音演变的结果;

(3)借用外来词;

(4)意义演变的结果。

17.同音词的作用

①同音词在语言中可以构成“双关语”,使语言含蓄,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②同音词可以构成谐音的歇后语;

③利用同音词可以构成拈连对举格式,使语句耐人寻味,含义隽永深长。

18.同义词的性质和范围

(1)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作同义词。

(2)同义词按照意义相同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类:等义词和近义词。

①等义词(绝对同义词):同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例如,感情—情感、健康—康健、诞辰—生辰—生日、麦克风—扩音器、马铃薯— 土豆。

②近义词(相对同义词):意义相近、在用法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例如,爱惜—珍惜、思念—怀念、优良—优秀—优异、鼓舞—鼓动—鼓励。

19.同义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1)使表达精确、严密、细腻。

(2)适应不同的语体风格,满足修辞上讳饰、委婉的需求。

(3)避免用词重复,使表达富于变化。

(4)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达到强调、显豁的效果,或者使节奏和谐。

20.反义词

(1)词的理性意义相反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2)反义词通常可分为绝对反义词与相对反义词两类。

①绝对反义词表示事物截然相反的两面,这种反义词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否定这一方,就意味着肯定另一方,肯定这一方,就意味着否定另一方。例如,生—死、是—非、有—无、正确—错误、存在—消亡。

②相对反义词表示事物有着明显对比的两面,对比的两面中间存在过渡的、中间的或其他的情况。例如,黑—白、冷—热、高—低、输—赢、勤劳— 懒惰、成功—失败。

(3)反义词的表达作用

①凸显事物的矛盾对立,起到对比、映衬的作用;

②运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格,可以形成警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③反义词连用能起到加强语气、强调语义的作用。

21.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22.基本词的特点

(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使用不受使用者的地域和身份等条件的限制, 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性别、行业、文化层次的人都会用到基本词,也都会用基本词。如人们都会用到“太阳”“月亮”“锅”“水”等词。

(2)历史稳固性,许多基本词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基本词的稳固性也是相对而言的, 词汇系统的新旧交替有时也与基本词有关。如“足”“口”“目”是古代汉语基本词, 在现代汉语中变为“脚、嘴、眼”。

(3)构词能产性,利用基本词构词已成为汉语最常用的造词手段,汉语中的基本词大都可以作为构词语素同其他成分构成新词。如“水”,可以构成“水果”“水草”“水仙”“水位”等词。

23.一般词及其与基本词的关系

(1)一般词是与基本词相对而言的,是指一种语言中除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

(2)一般词与基本词的区别

①一般词的应用范围不像基本词那么广泛,要受行业、阶层、场合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②一般词的稳定程度不像基本词那么高,比较容易发生变化;

③一般词的构词能力不像基本词那么强。

(3)一般词和基本词的联系

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成分, 一般词则是词汇的主体部分,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