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思维与创造性
11.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2)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 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 手段) 来减小这个差异。
②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③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1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理解问题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 我们在解题的时候应该先注意考虑这些信息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3)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人们在表征物体时总是参照物体的传统功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心向。人们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13.想象的定义: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在刺激物直接作用下,或在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4.想象的意义
(1)可以创造人们未曾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2)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3)创造活动离不开丰富和活跃的想象,没有想象,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活动。
15.创造性思维:相对常规性思维而言,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在常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创造性思维人们进行发明、想象、设计等创造性活动。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