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题:
1.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
(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
(19世纪30)年代。
2.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 社会化的基础过程包括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4.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
(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5.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
(声望)、权力。
6. 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提出来的。(1901)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7. 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
(环境压力)来实现的。
8. 社会失范论从
(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 社会保障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0.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
(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1.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
(社区工作)。
12. 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
(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
(代际流动)与
(代内流动)。
13. 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
(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1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
(结构的总和)
15.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
(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
(国家、民族文化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区别
16. 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
(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17.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8.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社会行为规范)
19.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
(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
(慈善事业)
21. 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
(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
22. 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
(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
(帕森斯)
23.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
(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24. 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
(滕尼斯)最先使用用的。
25. 马克思的需求的
(社会性)和
(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26. 马克思是从
(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
(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7. 马斯洛于
(1943)年出版的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28. 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
(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9.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
(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0. 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人有语方言能力)、(有人较强的学习能力)。
31. 人文环境失调包括
(社会关系)失调、
(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32.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
(物质资料再生产)不想适应。
33.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
34.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
(掠夺关系)
35. 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
(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36. 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
(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素质低)
37. 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
(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解决
(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38.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
(政治原因)、人口惯性、
(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3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农村救灾)、“五保”制度、
(合作医疗)、扶贫
40. 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
(晏阳初)和梁漱溟
41. 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资、
(高补贴)、(高福利)的做法
42. 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依据是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4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是
(康有为),在
(1891)年。
44. 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
(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45. 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
(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46. 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
(罗马俱乐部)
47.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第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48. 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49.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节奏慢)、自给性强、
(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0.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
(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51.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大多数从事
(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品)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52. 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
(政治城市)、工业城市、
(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
(旅游城市)等。
53. 按照需要的
(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
54. 阶级的本质是
(剥削)
55. 阶层的划分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
(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
56.
(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57.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58. 根据
(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59.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
(微型社区)
60. 依据组织的
(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61. 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
(弗兰克),认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关系是宗主与卫星的关系
62. 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
(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63. 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64. 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65. 巴甫洛夫的
(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66. 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管论的主要代表是
(泰罗)。
67. 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的
(《增长的极限》)。
68. 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
(经院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
(赫德森学派)。
69.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
(情景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70.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了
(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
71. 哲学家维科认为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神的统治、贵族统治、
(人民统治〈凡人时代〉)三个历史阶段
72. 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
(普遍的社会现象)。
73. 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
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74. 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
(成果标准化),其间贯穿着工作人员间的相互调整及领导的直接监督
75. 生存、
(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76. 冲突的根源是(
社会资源相对有限性)特点是
(破坏性)。
77.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
(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产)、(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
78. 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
(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
(模式化)、(最优化)。
79. 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
(等级论)、(种姓制)和(阶级)。
80. 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
(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
81. 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
(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82. 标签论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本身,而是
(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
83. 失业有
(显性失业)和稳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84. 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和人道主义是
(社会保障)的特点。
85.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
(纺织业的兴起);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
(电机制造和电力应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
(原子能)的利用,
(宇航事业)为主要标志的兴起,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
(微电脑)的广泛应用。
86.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
《群学肄言》
87.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
(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88. 集体行为的特征:
(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89. 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
(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90. 制度建设与
(制度改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91. 道德是靠人们的
(内在信念)、(社会舆论)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92. 犯罪预防的措施有
(教育)、(建立建全法律体系)
93. 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
(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94. “文化类型”说是由
(索罗金)提出的
95. 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子女的社会地位的比较是指
(代际流动)
96. 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
(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