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章节复习资料(27)

发表时间:2021-06-25 17:1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11.文章四友: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的诗作以五律居多, 故而对律诗发展定型有一定的贡献,四友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

 

12.律诗的定型: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他们的生年晚于李峤和杜审言, 因文才受到赏识而选入朝中做官, 是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经过杜、李、宋、沈等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已定型。

 

13.陈子昂的诗歌特色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这集中体现在他创作的 38 首《感遇》诗里,其中许多都与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他倡导“风骨”和“兴寄”。

《感遇》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1)《登幽州台歌》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涵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 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全诗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呈现出一种质实清新之美。

 

14.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但因《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是其代表作,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 音韵和谐, 全诗笼罩在消极感伤的情绪中。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 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经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