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11.真正体现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其代表是庾信、王褒。
12.庾信
(1)简介: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祖上避永嘉之乱迁往南方。
(2)诗歌艺术特色
①庾信今存诗三百二十首左右,诗风体现了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的融合。
②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代表诗作是《奉和山池》,属对工整, 用事自然,写景细腻新巧,格调清新靡丽。
③后期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拟咏怀》27 首就是代表。
13.王褒:字子渊,在南朝的作品接近谢眺,较为清新自然,如《山池落照》, 但是北方山河与乡关之思使他的诗风变为感情深挚而格调悲切。
14.南朝乐府民歌
(1)兴起:南朝乐府民歌起东吴迄于陈,今传五百余首,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其中“吴歌” 三百余首,“西曲” 百余首,其他三十余首。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2)内容:绝大多数表现男女之情。有写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以吴歌中的《华山畿》最为激切;有的写欢会时的忘情及不舍离去的痛苦;有的发泄对负心郎的怨艾等。
(3)《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收在《乐府诗集·杂曲 歌辞》中的《西洲曲》。此诗 160 字, 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诗写一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写景秀丽。语言清新明丽,采用“钩句”连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换韵造成回环婉转的效果。
15.北朝乐府民歌
(1)存留:北朝乐府民歌今存六十余首,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另有少数辑入《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2)内容:①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陇头流水歌辞》就再现了西北高山的险峻:“西上陇坂,羊肠九回。山高谷深,不觉脚酸。”《敕勒川》则把辽阔广袤的草原风光生动地描绘出来,此曲为鲜卑族民歌。
②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如《企喻歌》。
(3)《木兰诗》: 写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转战 12 年, 屡立战功后辞官回乡的故事, 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形象。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浅畅明快,顶真修辞运用巧妙,比喻恰切生动,铺排有致, 且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风格刚健清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