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美学章节复习资料(29)

发表时间:2021-06-16 15:27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五章 艺术论

11.意象的孕育

意象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意象的孕育是主体意识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1)以主客体的相遇开始,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如,刘勰说,“人禀七情,应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物色之动,心也摇焉。”钟嵘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

(2)孕育意象需要艺术家具备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虚静”是意象孕育中的一种精神状态。一要排除功利杂念,集中精神;二要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直觉的状态,使日常“自我”暂时退隐与丧失,在审美状态下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3)孕育意象最佳的状态是“神思”状态,即主客体交流的形式是主体意识的自身协调或主客体契合达到共振的一种自由状态。( 刘勰描绘了最佳的“神思”状态:“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这是说作家要在想象力活跃时或处在灵感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构思。)

 

12.独特的艺术意象与客观对象的原型的区别(意象可能有客观对象的原型,但已完全不同于原型)

(1)客观对象的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

(2)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

(3)表象与表象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特定心境、情感逻辑等发生转变;

(4)表象本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

 

13.意象无客观原型:许多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如中国书法,及一些无标题音乐、现代抽象艺术等。

 

14.意象无论有无原型,都是主客体的交融、契合, 主体心理进入审美自由状态时意象才能得到最好的孕育。

 

15.意象的生产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阐述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过程)

(1)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

(2)意象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中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3)意象的从无到有,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4)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是不可能实现的。

(5)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