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美学章节复习资料(20)

发表时间:2021-06-15 16:50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1.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1)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人生实践)

(2)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真实地记录艺术家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就决定了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性质。(艺术品创作)

(3)社会领域由于和道德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本质尤为突出。(社会领域)

(4)自然的审美经验与人生实践的经验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领域)

①中国古代在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现中,源远流长的“比德”传统和以“畅神”为基础的审美经验论都是如此。“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

(如,孔子曾有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诗经》中的诗歌就常常以鸟兽草木来作比兴,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志向。屈原在《离骚》中常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此外,在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也常常以梅兰竹菊等花草来表现人们坚贞高洁的精神品格。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所谓“情来神会”“心会神融”“神机湊会”,说的正是这样一种审美经验。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自于主体精神的贯注。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贯注不同于主观的比附或约定, 而是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水乳交融。虽然,“畅神说”并不具有明确的道德含义,却体现出审美经验的终极旨归在于帮助主体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谛。)

②西方人同样也很重视自然对象的道德内涵,不过他们不是通过比附和联想的方式赋予其一定的道德意味,而是认为自然对象可以通过对主体精神世界的作用而激起主体的道德体验。这一点最清楚地体现在康德对于崇高和崇高感的分析上。(康德认为,崇高感不在于客体本身,而在于主体的内在心灵。也正是由于审美经验与道德实践的这种密切关系,康德才把审美判断看作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之间的中间环节,并得出了“美是道徳的象征”这样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5)审美经验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2.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

(1)美感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审美经验则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

(2)美感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

(3)美感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做出的反应,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审美对象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才被建构起来的。

 

3.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直观性、非功利性、超越性。

 

4.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所以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就不会与对象实际存在不发生利害关系。

(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其原因就在于,当主体从某种功利需要出发来看待对象的时候,审美经验根本就不可能产生,主体自然也就不可能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3)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

①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尽管所涉及的只是对象的形式,但由于任何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纯粹的形式不能成为理想的审美对象。

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尽管要求主体排除各种功利或利害的考虑, 从而获得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但由于审美对象本身就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人们的精神结构和思想境界,从而产生一定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启迪作用。

 

5.审美经验的超越性

(1)审美经验能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望返”,表明了审美经验在提升人们精神境界方面所起的作用。)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加明显。

(2)审美经验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曾对许多人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审美经验是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3)审美经验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是因为作家对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和深刻的批判以及在这种描绘中显示出的某种终极关怀,使现实本身显示出真正的超验本性。这种超验本性构成了现象学美学家英伽登所说的艺术作品的“形而上质”。)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