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50 至 70 年代文学(1949—1977)
6.“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实绩和明显不足
(1) 实绩:“十七年”的文学是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直接延续。从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期,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电影,都曾涌现过一批好的作品,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实绩。
(2) 不足
①不少作品因政治宣传、中心任务的制约而被迫付出真实性受损的代价;
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具体的功利目的产生了浓重的理想化乃至空想化的倾向;
③“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势造成现实主义之路越走越窄的局面。
7.“天安门诗歌”运动的意义
代表了文学对政治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那些说真话、抒真情、现民心、表民意的诗作,不啻充满战斗激情的重锤,敲响了“四人帮”即将毁灭的丧钟,预告了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的到来。
8.“十七年”文学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
(1)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乃至空前劫难,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949 年以后“左”倾思潮愈演愈烈,终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 文艺与政治虽不无联系,但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来解决文艺问题,是违反文艺规律的错误做法,其危害性极大;
(3)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并取得法律的保障,才能免遭戕害、健康发展。
9.引领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是诗歌。1953 年 2 月,纪弦创办了诗刊《现代诗》,1954 年 3 月, 由覃子豪、余光中等发起成立了“蓝星诗社”, 出版《蓝星诗刊》、“蓝星丛书”等,1954 年 10 月,由张默、洛夫、痖弦等为核心成员的“创世纪”诗社成立,出版《创世纪》;
10.余光中被称为“诗坛祭酒”。诗歌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白玉苦瓜》《浪子回头》等诗集二十余种。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