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复习资料(40)

发表时间:2021-05-06 18:04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

26.三纲五常

“三纲”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西汉后,《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从此以后,“三纲” 便成为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董仲舒还提出了所谓“五常之道”。五常即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虽然早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就曾被用作德目,但将五者相提并论则是从董仲舒开始的。

 

27.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集中阐述了他的四母德:“仁义礼智”。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28.仁爱孝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而又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在仁的丰富道德内涵中,其核心是爱人。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 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特点。

 

29.重义轻利

(1) 义的基本含义是应该、合宜,具体所指是行为要合宜,要说应该说的话,要做应该做的事。

(2) 孟子则更强调“义”的外部作用。在孟子看来,义是衡量人的各种外部表现的价值尺度,仁则是判断人们有无爱心的道德标准。

(3)“利”就是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

 

30.“礼”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可以指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叫礼制;可以指整个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叫礼让;可以指具体的礼节仪式,叫礼仪;可以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叫礼貌。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