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发表时间:2021-04-21 15:4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导语】江苏自考网为自考生提供《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的分享与下载,本站将持续更新关于自考语言学概论的复习资料,请准备报考该科目的考生持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一、填空部分

1、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德国洪堡特)和(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2、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符号系统)。

3、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4、奥斯汀的“三种语言行动”是指(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

5、格赖斯的言语合作原则是(质量准则)、(数量)、(宽宏)、(赞誉)、(谦虚)、(赞同)、(同情)。

6、语言的稳固是由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法)和(词法构成)决定的,语言变化决定因素是由于(语言的发展与稳固)。

7、语言发展规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别语言发展规律)。一种是(普通语言发展规律),后者又具有(渐变性)和(参差性)两大特点。

8、(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国际交际语)是语言整化的结果。

9、人的发音器官是由(动力器官)、(发音器官)、(共鸣调节器官)三大部分驵成的。

10、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音强)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幅);(音长)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1、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音质的不同是由(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振腔的形状不同)决定的。

12、语音的社会属性可以从(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语言的民族性)和(音位体系的演变)上体现。

13、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看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有无阻碍);(看气流的强弱);(看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衡紧张还是部分紧张);(看声带振动与否)。

14、辅音的分类标准是(按发音法)和(按发音部位)。

15、教材p80页的14题。

16、教材p80页的15题。

17、从音节构造的角度说,处在强峰阶段的音叫(领音);处在渐强峰阶段的音叫(起音);处在渐弱阶段的音叫(收音)。

18、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19、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感情义)、(风格义)、(搭配义)四类。

20、言语意义的类型有(上下文义)、(言外之意)、(共现义)、( 主题义)四种类型。

21、语义演变的结果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其中(扩大)最为值得注意。

22、义素分析的总原则是(二元对立),方法是(对比)。

23、语义场的类型有:(同义场)、(反义场)、(多义场)、(联想义场)四种。

24、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不能指称(单个词或单个固定词组)。

25、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与语素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应用),和词组的区别在于()。

26、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词根)、(词辍)、(词尾)。鞭中,(词根)是构词要素,(词尾)是构形要素。

27、根据词干的情况,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三种,后两者又统称(合成词)。

28、构词法的主要类型有(语音构成)(语义构成)(语法构成)三种,其中,(语法)构词又包括(复合法)(派生法)(转化法)(缩合法)。

29、基本词汇的特点烛(稳定性)、(全民长用性)和(能产性)。

30、词形范畴包括:(性)、(数)、(格)、(体)、(时)、(态)、(式)、(人称)、(级)。

31、划分词类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形态标准)、(句法标准)、(意义标准)。

32、语法手段一般包括:(内部曲折法)、(附加法)、(重叠法)、(异根法)、(重音法)、(词序)、(虚词)、(语调)、(冠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助动词)。

33、人类在发明文字以前,普遍经历了用(实物)和(图画)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34、比较古老的表意文字除汉字外,还有古埃及的(圣体字)、古美索不达米亚苏末(楔形文字)、古代(克里特[米诺]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
 

二、名词解释部分

1、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2、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3、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4、语言:是做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5、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6、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

7、聚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

8、语言的层级性:语言是一个层级的装置,该装置有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有音无义。上层是语素以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9、语言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

10、语言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词义发展最快,语音变化较慢。

11、语言的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12、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13、语言的融合:一种言语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

14、频率:是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决定声音的高低。

15、乐音:基音中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音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所形成的音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这种复合波叫乐音。语音中的元音属于元音。

16、音素:人类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7、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18、音位变体: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19、音位的区别: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一般具有二元对立的特点。

20、语义: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单位的内容以及语言单位在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

21、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22、语义场:以一个共同的义素为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群词聚集在一起构成语义场。

23、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24、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25、语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词组的总汇。

26、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27、语素:语言中不可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8、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词根是词的结构中心。

29、词辍: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

30、构词法:词的构成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新词的构造方法。狭义:指由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

3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32、语法: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33、词形范畴: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时、态、体、式、人称、级等。

34、语法范畴: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与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包括词形范畴和词类范畴。

35、词类范畴:指各种语言中词的语法意义的分类。分为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句法标准。

36、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

37、显性意义:指用一定的语法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分为陈述关系、修饰关系、支配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

38、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39、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40、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41、文字:是一种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标记语言的。

42、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的一种文字体系。

43、表音文字:是利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言中的语词的,因而也叫拼音文字。可分为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

44、自源文字:是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自己独创的。
 

三、简答题部分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做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体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二者的关系犹如工具和工具运用。区别:

1.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稳固的,相对静止的。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运动状态的。

2.语言是个系统,人们运用它且要遵循它的规则,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不仅有社会因素,还有个人因素。

3.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部分是有限的,但人们可以用它说出无限的句子。

联系:

1.语言是第一性,言语是第二性的。

2.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2、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答: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根本的功能。这可以从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首先,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不源于集体的劳动。集体劳动的交际, 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其次, 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能存在,没有的只能消亡。因此,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

答:从词的本身来看,语言符号音义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本质的联系,什么音与什么义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是由不同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比如汉语中的“马”,普通话用“MA”,说不出道理,不同方言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同一个词义等,都无从考证,只能从语言的任意性去解释。但是这种任意性并不是可以任意地更改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相反,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以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具有强制的不变性。例如“玫瑰花”而不说成“玫瑰草”,是约定俗成的,不可更改的。这两种特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4、举例说明语言系统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答:组合关系是说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例如, q我们说“我爱吃苹果”,就是用组合关系组织语言符号成一条言语链。聚合关系是指在这种链条某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例如,“苹果”可以换成“香蕉”,它们都是名词,都可作宾语,都是水果名,可以互换。

这是两种关系是不同的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序的、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为前提。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源泉,组合关系以聚合关系为基础。

这两种关系可以作为一个纲,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这个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5、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参差性。

答:渐变性和参差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特点。渐变性就是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例如,语言符号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语言系统内部原因慢慢发展的,而不是突变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例如:词汇及词义发展最快,语音较慢,而语法最慢。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