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6)

发表时间:2021-03-31 11:5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简答)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1)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胶不能任何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在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第二,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二、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一)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多选)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单选)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单选)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简答)意识的本质包括: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 (单选)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论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生,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单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简答)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单选)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三)(论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第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