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2020年江苏自考红楼梦研究总复习(5)

发表时间:2020-10-09 10:14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下面,江苏自考网整理了的一些红楼梦研究的总复习资料,一起来看看。

31.《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大致有自转说、爱情说、历史说、政治说、哲理说、伦理说、阶级斗争说、封建社会百科全书说。我们认为《红楼梦》是以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写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以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为重点,写贾府子孙不孝,后继无人;以贾府的子孙不孝,后继无人为中心写贾府的衰败;以贾府的衰败为典型,写封建贵族阶级的衰败。简言之,《红楼梦》以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描写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揭示了封建阶级灭亡的必然性。

 

32.《红楼梦》写贾府近百年的历史,涉及贾府五代人,即“水、代、文、玉、草”,代表人物是:贾演、贾源;贾代化、贾代善;贾政、贾赦;贾琏、贾珍、贾宝玉;贾兰。反应的是18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生活,即雍正、乾隆时期。小说重点写了最后二十年,前80回写了十五年的事。根据小说描写的重大事件,重要标志,以人物活动环境的变化,小说情节可分为四个阶段:序幕(1-5回);回光返照(6-22回);死而不僵(23-80回);烟消火灭(81-120回)

 

33.《红楼梦》第1-5回与正文内容有联系,故称序幕,贾宝玉8岁。其作用有四个方面:一、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沉浮的故事概括了小说的主题;二、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三、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四、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将真事隐去”“用贾雨村言”,主要指艺术虚构的方法。

 

34.甄士隐是一个由容到枯的典型,他是一个经历了天灾人祸、骨肉分离、家道中落、后半世坎坷艰辛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同的结局。贾雨村,名化,表字时飞,是追逐名利、忘恩负义的无耻官僚的典型,从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蠡测封建末世没落的世道人心。这是封建社会衰败的标志之一。第一回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被视为全书的主题歌。作者以朴素的辩证法解剖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人际关系,分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描绘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斗争以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史画面,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亡的规律。

《好了歌》分四段,分别指出世人对功名、金钱、妻妾、儿孙的痴心追求及其必然落空的结局。

《好了歌注》有相应的四段为之疏解,首尾另有总起和总收,一共六段,每段各四句。第一段概括了封建贵族的兴衰史;第二段写封建时代女性的美的毁灭;第三段写金钱追逐者的悲剧;第四段写封建贵族家庭子孙不孝、后继无人的悲剧;第五段写权势追逐者的可悲结局;第六段总收,综述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夺,告诫人们如果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作为人生的根本去追求是徒劳而枉费心力的。它们形象地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日趋衰亡的必然性,是预示全书主题的重要笔墨,有透露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轮廓,预示主人公命运的作用,也表现作者思想深处若有若无的色空观念,显示出思想的复杂性。

 

35.黛玉进贾府,读者顺次认识:史太君、迎探惜春;王熙凤,刑、王夫人;贾宝玉。第四回认识李纨、贾兰。接着京陵薛姨妈进京投亲,薛姨妈、宝钗、香菱、薛蟠与读者见面。第五回,介绍尤氏和秦可卿。(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炼石补天大荒山无稽崖、女娲、36501块、此山青埂山峰下、绛珠草、赤瑕宫神瑛侍者)

 

36.“序幕”为全书缩影,其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利用“风月笔墨”隐蔽叛逆者爱情的特点。第一,故意强调“擅风月,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借以隐蔽四大家族败落的真正原因。一言蔽之,就是利用“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来掩盖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用“情”来掩盖贾府衰败的真实原因。第二,小说利用爱情纠葛,夹枪带棒的抨击时政(北静王水溶,送贾宝玉圣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黛玉称为臭男人;鸳鸯称宝皇帝也不嫁)

 

37.《红楼梦》第六至二十二回,回光返照阶段。人物活动地点在荣、宁二府。小说写了三年左右的事情。贾宝玉9-12岁。

 

38.第六回开始展开小说情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小说的开端。前几回用较多笔墨刻画了王熙凤的形象。第七回的“焦大骂府”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主题。第八回“闹家塾”从精神角度写贾府气数已尽。小说突出重点,两件大事:一是秦可卿之死,二是元妃省亲。

秦可卿辈分低,身份贱,无子息,寿命短,丧事本应从简。由于贾府外面的架子未到,遂恣意奢华,大操大办。选棺木、买官、作好事、吊丧、送殡,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这是贾府迅速败落的主要原因,丧事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通过丧事的描写,展示了贾府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同时也着力塑造了王熙凤杀伐决断、精明强干的形象。据甲戌本13回脂批可知,第13回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因秦可卿托梦凤姐有功,脂砚斋命作者删去。因删节未净,固仍能看到蛛丝马迹。

元妃省亲,是回光返照阶段的另一件大事。筹建省亲别院费时一年多,占地三里半。主要建筑物有怡红院等十余轩馆,主要风景点有紫菱洲等七八处。这些建筑无不设计精巧、富丽堂皇,花的银子像淌水似的。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支出三万两;置办花烛彩灯,各色帘栊帐幔,支出二万两。经过准备,定于次年正月十五日归省。届时园中香烟缭绕,五彩缤纷,灯光映照,细乐声喧,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省亲活动分为:观光、团聚、宴会、赐名、试才、看戏、行赏、话别等过程。通过演戏暗示了贾府及其主要人物的结局(己卯本脂砚斋夹批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甑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死《牡丹亭》中。)省亲是大事,元春却以泪洗面,泣不成声。她称皇宫是“骨肉分离,终无意趣”。这些文字流露了元春丰富的感情世界,表现了元春对自由生活、天伦之乐的向往,也包含了对封建皇权的批判。

 

39.刘姥姥既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一进荣国府是小说的开端,再现贾府昔日辉煌。

 

40.第七回“焦大骂府”,居功自傲,敢说敢骂的老奴形象,反应了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揭示崩溃主题,透露了作者的阶级同情和政治识见,对于全书起一斑窥全豹的作用。第八回,描写“比通灵”“识金锁”,交代金玉良缘的由来,表现宝钗性格,透出信息:亲戚投奔、女孩聚集,不祥之兆,史、林、薛已早一步衰败。根本原因是政治、经济上的衰败。第九回,“闹学堂”,家塾、祠堂是祖宗的遗传,是孝的象征。宝玉不是发愤读书,而是随心所欲,拈花惹草,乃至在课堂上大打出手,这是对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孝”的怀疑和挑战。贾府已经岌岌可危。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