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虚化艺术)
“每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他自己的只属于他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点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与殖民地问题》)成熟的文艺的民族特点和鲜明。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的诗人、诗作,对曹雪芹起着渗透作用,诗的所有特点在《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
陆机《文赋》的“遗味”说。
1、“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不拘泥于表面的相似,才能达到“得似”,也就是到达真正的神似,主要批评的是刻板、单纯地追求客观外象。
2、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指典型化过程,因为浮沉聚散于世间的千万种原始素材中撷取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东西,取之于万,收万与一,这是艺术提炼、概括的过程。这个“一”是“万”的本质,这个“一”是存在于“万”、来自“万”、反映“万”而高于“万”的,这个“一”才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神。
3、“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是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联想,诱导读者体会诗中味外的主旨、言外之意,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虚化艺术写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曹雪芹能抓住审美对象的精神本质,从而达到形容的极致,就是“神似”。以肖像描写为例,他能把形象的最主要特征“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一”和“十”捕捉住,而让读者琢磨出“千”和“万”来,这极少的具体启示都留下极大的回旋空间,甚至会产生一环扣一环连锁式的想象和联想。
例:
晴雯: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长得好。”(第74回);生病时得知坠儿偷虾须镯气得“娥眉倒蹙,凤眼圆睁”(第52回)。
她不食嗟来之食,不肯趋炎附势,出淤泥而不染,口齿犀利,既解恨又解渴。
袭人:较柔媚娇俏(第26回)
二、景物描写。
我国古代的诗和画以得意为高的优良传统化入《红楼梦》的景物描写之中时推陈出新又能穷极变化,曹雪芹每每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最得神的几笔,笔下所遗都有读者的审美想象加以贯穿,这样就促使读者张开想象的彩翼,由此无限风光就一齐拥进《红楼梦》的画幅来。
三、写情。
曹雪芹是一个对读者充满信任目光和心地的作者,他从不事无巨细一览无余全部裸露,而是藏天露地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事物情节发展的轨迹。写情,不是在求显,二是东云出鳞西云出爪,阳断阴连,明断暗连,哪怕感情的潮水在他胸中泛溢成灾,他却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他把深刻的认识和缜密的思考都浓缩提炼成一小撮结晶才奉献给读者。
版本:
1、脂评本系统
脂本就是脂砚斋评本,脂评本系统(80回本,曹雪芹原作)在曹雪芹生前就以手稿传阅于亲友之间,并在书上加评加批,于是便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手抄本和过录本,因为其中以署名脂砚斋评批的为主,所以通称脂砚斋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
已发现的有12种,3种最有名:乾隆甲戌本(1754年,乾隆19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或脂铨本,为胡适所有;乾隆己卯本(1759年,乾隆24年)《脂砚斋四阅品评石头记》,简称己卯本或脂怡本,在北京图书馆;乾隆庚辰本(1760年,乾隆25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庚辰本或脂京本,清蒙古王府抄本,在南京图书馆。
给脂本加批语的有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松斋。
2、程高本系统。
程高本系统(120回本),3种,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
曹雪芹三友著作:
张宜泉《春柳堂诗稿》
敦敏《懋斋诗钞》
敦诚《四松堂集》、《鹪鹩庵杂志》
曹雪芹处《红楼梦》外的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评敦诚《白香山琵琶行》
敦诚评曹雪芹“扬州旧梦久已觉,满径蓬篙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奢,步兵白眼向人斜。”
敦敏评曹雪芹“燕市哭歌悲迂合,秦淮风月已繁华。”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