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3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 A )1-22
A.感性学 B.理性学
C.逻辑学 D.艺术学
2.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D )1-2
A.美的规律 B.审美经验
C.审美活动 D.艺术
3.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B )1-18
A.审美想象 B.审美意识
C.审美现象 D.审美经验
4.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体现的艺术观是( C )5-278
A.游戏说 B.符号说
C.表现说 D.巫术说
5.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应是( C )5-299
A.创造有意境的世界 B.创造有意象的世界
C.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6.鲁迅的作品批判了落后的国民性,这反映了艺术的( A )5-301
A.思想启迪功能 B.政治宣传功能
C.社会干预功能 D.道德教育功能
7.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B )5-288
A.意境超验层 B.意象世界层
C.物质实在层 D.形式符号层
8.孕育意象需要艺术家具备( D )6-312
A.“潇洒”的精神状态 B.“豁达”的精神状态
C.“宽容”的精神状态 D.“虚静”的精神状态
9.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 D )6-316
A.表现力 B.理解力
C.判断力 D.感悟力
10.夏夫兹博里把人类天生就具有的分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归结于( C )4-208
A.视觉器官 B.听觉器官
C.内在感官 D.外在感官
11.把审美经验说成是“观审活动”的美学家是( D )4-211
A.克罗齐 B.柏格森
C.狄尔泰 D.叔本华
12.《荀子·乐论》云:“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就审美经验而言,这句话说的是( C )4-251
A.感知和想象的关系 B.想象和情感的关系
C.情感和理智的关系 D.想象和理智的关系
13.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和有功利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审美活动又是( A )2-59
A.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B.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C.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D.形式因和内容因的统一
14.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 C )2-76
A.抽象性 B.概括性
C.具体性 D.间接性
15.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 B )3-119
A.审美情趣 B.人生境界
C.审美风格 D.天地境界
16.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审美形态是( A )3-138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17.荒诞引起的笑( D )3-189
A.是对旧事物的讽刺 B.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豪
C.是充满希望的肯定 D.是一种无望的否定
18.首先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西方美学家是( C )7-344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叔本华
19.荀子所谓“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 D )7-374
A.虚伪矫饰 B.私意人欲
C.自然本质 D.精神境界
20.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 D )7-383
A.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人 B.全面发展的人
C.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D.具有敏锐感受力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审美关系中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方式主要是( CDE )1-36
A.逻辑思辨 B.理性认识
C.感性直观 D.情感体验
E.自由想象
22.灵感现象的主要特点是( ABCD )6-320
A.精神昂奋 B.注意力集中
C.情绪激动 D.想象力活跃
E.判断力准确
23.审美经验中涉及的高级想象形式包括( DE )4-239
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
C.类似联想 D.再造性想象
E.创造性想象
24.原始形态的审美意识具有( ABD )2-106
A.具体性中的抽象性 B.蒙昧性中的真实性
C.直观性中的逻辑性 D.神秘性中的创造性
E.虚幻性中的科学性
25.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依据主要有( ACE )7-346
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B.美育是有趣的,而宗教是枯燥的
C.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D.美育是中国的,而宗教是西方的
E.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
26.载道说5-279
答:
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将文置之于道的约束下,先道而后文,猛烈地抨击了无情而故意以矫情为文的风气,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文的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27.化育7-369-370
答:
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28.优美3-138
答:
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29.审美距离说4-264
答:
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30.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