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自考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

发表时间:2021-05-18 14:5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导读】本篇是一篇语文专业自考论文,所研究的方向是浅谈“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自考论文是自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摘要】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语文教学工作也在向前发展,迫切需要语文教师要立足新时期教学方法与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走出一条师生互动、师生互学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路。学生在“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下,收获着进步与喜悦。语文老师要善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展开色彩绚丽的翅膀,尽情地翱翔。

【关键词】语文学习要求 明确 严格 成长记录袋 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在给高二学生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时,我向这些目光充满了好奇和凝聚着求知渴望的学生提问:“当一个学校被四种崇拜心理控制时,学校才会成为文化的中心。大家猜一下,这四种崇拜心理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有说对祖国的崇拜,有说对伟人的崇拜,有说对知识的崇拜,有说对广告的崇拜,有说对名利权位的崇拜。我肯定了前三者否定了后两者,并向他们补充还有一种崇拜心理是: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我告诉学生这是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希望他们在两年后将成为他们的母校的大沥高级中学里能怀着这四种崇拜心理来投入学习。更愿意他们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习高中语文,更多的是“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所谓“对祖国语言的崇拜”,也就是新课标着眼的语文素养。这并非仅仅对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的崇拜,更多的应是对蕴涵在语言文字里面的情和理的崇拜。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真正“对祖国语言的崇拜”,才能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才能让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一些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改的活动,也即对学生提出语文学习要求。不能说学生在这短短的一学期内,语文学习突飞猛进。但我确实看到了我的学生在“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下,收获着进步与喜悦。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实践者,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的内外自由地放飞,无疑是莫大的欣慰。

下面就我在语文教改的一些实践活动写一些浅薄体会,祈望同行指正:

一、明。明确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袋,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成长记录袋包括八项评价内容:阅读(新课标要求阅读量不少于2万字,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要求一个学期阅读不少于5篇名著,一学期写至少两篇阅读笔记,学期末参加阅读检查笔试)、写作(单周片段作文或小作文,双周大作文或写作指导课)、书写(每周抄写一页,内容是健康积极的字、词、句、篇章)、朗读(用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或篇章)、背诵(前十周背20首诗歌,后十周背20首诗或词或片段美文)、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或组织课堂抽签演讲)、课堂学习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或质疑、配合小组讨论或表演)、平时学习态度(虚心好问的、勤奋好学的可打B级以上,迟交作业打C级,欠交作业或拒绝背诵等打D级)。

我对学生明确:前六个评价体系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重点在于检查他们的语言素养的获得能力,后两项主要是顾及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这八项评价体系共分四个等级:A、B、C、D。方式:前十周学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广东版本),拿2个学分;后十周学完选修一,拿2个学分。(有三个或以上D等级的,这学期不能获得4个学分)(每完成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笔试的摸底,平时的八项评价占6成,笔试的成绩占4成。由老师来打分。)其实以前我们也提倡提高学生的“双基”能力,但因为没有很具体地量化,学生对练习和测试的形式害怕了,对学习的兴趣就减弱了。而新课标下提出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种方式是很能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的,真不愧是一大具有生命力的举措。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也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从性质上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并据此作出价值判断的方式。而关于以上八项评价内容,是我们学校语文备课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体讨论的试行方案。通过课后调查,发现大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质性评价”,90%的学生表示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投入积极的热情,89%以上的学生表示这学期有信心拿4个学分。实践证明,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火花点燃了,语文学习成绩自然上升。

二、严。亦即对学生要求严格。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

新课标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对“语文素养”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教学要落实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针对我校生源的情况(不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我初步设计前十周侧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侧重听和说的能力,后十周侧重阅读与鉴赏,侧重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据专家统计,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开学初对213、216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不超过20个,很感兴趣的不超过10个,看过四大名著的不超过5个。要让我的学生在一学期内迅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在头一个月的教学实践里,我侧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说话。以前的教学里,往往有学生“能听”但不一定“会听”,常常有听而不专,注意不集中,对老师或同学所讲内容置若罔闻;听而不记,不用笔记也不用心记,任你磨破嘴皮他仍不知所云;听而不思,不能边听边想,更不能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现在有了成长记录袋的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后,我发现213普通文科班、216艺术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大多加强了,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去倾听,而不是被动地去听了。当然也有偶尔开小差的,但只要我一发现了,便喊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个其实并非是差生的学生便会不好意思地拿起笔来。也因为有了等级的评价和老师的引导,我发现这一届学生比较喜欢“表达和交流”,他们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前三分钟演讲以及早读读报评报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当然,他们“能说”未必就是“很会说”。毕竟听说读写的工夫是细水长流的。但是,只要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去了,对祖国语言的崇拜也就油然而生了。

本学期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语文有关的听说读写竞赛活动,以“赏、赞、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如213班的仇淑仪在高二级“我为学校评估添风采”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锻炼了胆量,挖掘了潜质,发展了特长,培养了能力。本人指导的蒲淑华获南海区书信节比赛一等奖。本人获2010年南海区中小学生“阅读之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从“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美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对祖国语言的崇拜”的目的。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