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篇是一篇语文专业自考论文,所研究的方向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自考论文是自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一、引言
传统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语法、发音及句型等语言系统的学习上,句型及结构等语言形式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更为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正确应用,这种情形往往会导致英语学习者对词汇及句子脱离实际环境的孤立运用。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目的更加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想成功地进行交流,只掌握语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根植于语言。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语言。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不等于能成功地进行交际。罗伯特,拉多把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称之为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中的盲点,外语学习者往往用本国语和本国文化的形式和意义及其发生方式去理解和运用外国语和外国文化,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误(郭建中,2000)。因而交流中的文化因素远远超越了词汇及语言形式本身的意义。
三、文化错误产生的原因
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英语教与学中文化习得的必要性。文化习得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异域文化缺乏了解,面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如何实际运用更未引起重视,因而产生文化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文化错误的原因,只有了解了错误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关的积极措施,促进英语的教与学。
1、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文化迁移模式(accumulation models)理论认为,如果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与目标语言的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会存在一定的距离。胡文仲则认为,文化负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下意识用有别于目的语的母语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2、忽视不同的交际习俗和社会习惯
如果语言交流者的行为违背了所使用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那将会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碰撞。如西方人在收到朋友送来的礼物时。通常会当面打开,以显示对所收到礼品的喜爱和赞赏,这种情况下,朋友也会感到愉快,而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收到礼物后会向对方表达真诚的谢意。但通常会收起礼物。如果不了解这种中两差异,在交流中可能会遭遇尴尬。
3、忽视民族心理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民族心理的不同会使人们对同一种表达方法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如若理解不当,则会传递错误信息,给交际带来障碍。
四、英语教学中文化习得的建议
相对于母语习得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极为短暂的过程,因而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完全获得异域文化的行为模式和交际习惯及认知方式是不可能的。但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学生熟悉接触异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克服本民族的文化标准,以提高跨文化敏感度。
在英语教学中,在提高跨文化敏感度,习得文化的策略上应不拘一格,可尝试使用以下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插入文化信息。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渠道针对教授内容中出现的零散的文化信息加以整理,随课讲出:如课文中出现谚语习语,老师在此基础上选择更多的实例,并帮助学生找到蕴含在这些独特的句子背后的内在文化内涵,使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信息:也可以与本土相关文化进行比较,逐渐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增进理解。如我们把黄河长江比作“母亲河”,而美国人则把密西西比河称为Father of Waters.这显示了中西文化渊源和信仰的截然不同。
组织不同文化内容的专家讲座。不同专家的专题讲座会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带来许多不易接触的知识和信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利用国外影视资料,增加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机会。英文电影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口。
总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习得文化,提高交际能力。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