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近年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高度,我国对慈善事业的重视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在免税政策如何执行、收入透明如何使企业家慷慨解囊、在运作模式中如何引入市场机制这三个方面,对美国慈善事业发达的原因做了考察,这些对中国发展慈善事业都是颇具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美国 慈善事业 考察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要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次把发展慈善事业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美国是一个慈善事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今年暑期,我对美国慈善事业作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从中也悟出了一些对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颇有意义的启发。
美国慈善事业的发达,首先反映在慈善捐款的数额和民间慈善机构的数量上。2006年美国慈善捐款总额达2950亿美元(参见表1),参加捐款的家庭达89%,全国人均为1620美元。 2006年美国受政府认可的民间慈善机构约有100万家(其中有35万家宗教慈善机构)。[ ① U.S. charitable giving reaches $295.02 billion in 2006, Giving USA Foundation, June 25, 2007.]① 它们大小不一,但都可以独立地进行慈善筹款。捐赠人选择向哪家慈善机构捐款,则取决于它们所开展的慈善活动。也就是说,捐赠人捐款的指向是由慈善机构活动的特点以及捐赠人自己的意愿这两者决定的,由此产生了差别。但是,这些慈善机构的慈善活动并不限于美国。比如,“明日中华教育基金”(China Tomorrow Education Foundation)就是旨在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的一家慈善机构。如果你是一个华人,对中国西部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特别关注,在做决定时就很可能将善款捐给它。
在美国,捐赠人给任何一家慈善机构的捐款都可以免征所得税,没有复杂的手续。除了大笔捐款,一般捐款的免税许多时候甚至连慈善机构开具的凭证都不需要,只需捐款人在报税单上自己将数额填上就可以了。当然,凭证在需要时是可以索要的。对捐物的免税,更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比如你捐出一台旧电视机,接受的慈善机构一般会给你一张空白的免税凭证,可抵金额居然由你自己估价来填。我国也有鼓励慈善捐赠免税的政策,然而就执行来说,美国似乎既“不严格”又“不规范”。殊不知,对小额捐赠,正是这种宽松和便捷,使国家鼓励慈善捐赠的政策落到实处,并使慈善捐赠化为公民日常行为的组成部分。
美国之所以如此支持民间慈善机构开展活动,是由于政府非常清楚这一点: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不可能覆盖所有需要帮困的人群,总有一些“看不见的穷人”被遗漏。而民间慈善救助的触角则可以无处不伸,从而弥补此不足。且民办活动的广泛性、针对性、灵活性、及时性以及低成本运作也往往是官办活动所不能及的。
美国民间慈善机构要获得可开具免税凭证的资质,必须符合和遵守以下一些条件和规定:[ ②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easury.]②(1)慈善机构的运行要完完全全为慈善目的;(2)所有收入不得给任何私人。慈善机构不能够是为了任何私人利益,尤其不能够是为了那些控制慈善机构的人的私人利益;(3)慈善机构不能试图去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或者去影响立法;(4)一个慈善机构可以是公司的形式或基金会的形式,但以个人的形式不行;(5)机构的所有财产必须是为了政府所定义的慈善目的的,且永久如此,不得改变。如果慈善机构解散的话,其财产将由政府(联邦、州或地方政府)接管,然后用于慈善或公共目的。作为保证,任何慈善机构都要将此列为其章程中的一条。如果发现慈善机构有违背慈善目的的情况,会有一个特别的惩罚税加在有关人和这个组织身上。而如果上述条件和规定能得到满足,一个组织就可以申请成为可开具免税凭证资质的慈善机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已逾28万个,但有可开具减免税凭证资质的社会团体只有中华慈善总会等20多个。
美国慈善机构的财务开支每年都要通过国家税务局的严格审计。一般来说,比较大的超过某一定数额的捐款,捐赠人查询时,各慈善机构都会负责任地向其交代善款的去向和用途。而小额捐款是否可以查询,各慈善机构在宣传广告中事先有说明,供捐赠人在选择捐赠对象时作参考。
美国企业一贯重视企业形象,它们普遍有支持慈善事业的传统,以昭示其社会责任。以微软公司为例,其员工人均慈善捐款在全美名列榜首。每年10月,该公司由社区事务部负责在全公司上下大规模开展慈善捐赠活动。300多家慈善机构的名单列在网上,员工们可以点击慈善宣传广告了解它们各自慈善救助活动的特点,然后凭自己的意愿用信用卡直接将捐款打到所选择的慈善机构的帐户上。
为了鼓励员工多捐钱,公司给予1:1捐款配套。即员工捐多少钱,公司在他的名下配多少钱,由此他选择的慈善机构可以获得一倍于他捐款的数额。当然,公司慈善捐款的大头来自于公司高层。在美国,企业家之所以能为慈善事业慷慨解囊,除了富有善心是重要原因外[ 对美国最有钱捐助者所作的最新调查表明:他们捐赠的第一目的是“帮助别人度过难关”,占86%。(资料来源: Indiana University’s Center on Philanthropy, Independent Sector,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nd others.)],收入透明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美国是没有人会为高额慈善捐款而担心遭到调查的。
据中国慈善总会统计, 2004年我国100多家慈善机构募集到的慈善资金仅有50亿元,占到全国GDP的0.05%左右。[ ③“中国慈善事业新势头 建立新型慈善事业发展机制”,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月2日。]③ 2004年美国慈善机构募集到的2450亿美元在全国GDP中比重则为2.23%。[ ④ Giving USA 2007, the Annual Report on Philanthropy, AAFRC Trust for Philanthropy.]④ 2005年11月22日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徐永光在中华慈善大会上披露:“中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是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⑤ 肖强,2007,“中国企业慈善捐赠的伦理分析”,载《中国经济评论》,第1期。]⑤ 面对这样的数据,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企业家不“乐善好施”,缺乏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否认有这样的企业家,但只要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收入不透明才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国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确实比较低,但也不至于低到只有1%。实际上,中国企业慈善捐赠的记录之所以偏低,怕“冒富”不能不说是更深层的原因。[ ⑥“不希望媒体炒作 中国企业家为何低调做慈善?”,见《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2日。]⑥
与收入不透明高度相关的是中国税制设计上存在着的问题:中国的税负都是针对工薪收入或透明收入的,实际上在不断加重,而对“灰色收入”却遏制乏力。这双重因素导致中国隐蔽财富非常庞大。[ ⑦ 张爱龙,2007,“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思考”,载《新华文摘》,第19期。]⑦ 由王小鲁(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领导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2005年的“灰色收入”总额约为4.4万亿人民币。如果上述调查结果是准确的话,那么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溢出官方统计结果高达75%。此调查还说明这一点:70%的高收入受调查者说。他们不愿意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员报告自己的真实收入。[ ⑧ 王小鲁,2007,“国民收入分配与灰色收入”,载《比较》,第31期。]⑧ 如此大的财富处在隐蔽状态,势必导致许多人不敢轻易“冒富”,在企业家群体中鲜有慷慨解囊者或者对慈善“只做不说”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中国,什么人该救助什么人不该救助也是一个大问题,调查清楚要花的精力,社会成本实际上难以承受。在美国,由于收入透明,这个问题也变得很简单,表2列出了2006年美国按家庭人口划分的贫困线。
慈善事业不仅是捐钱赠物的事业,也是人们奉献志愿服务的行动。在这方面,微软公司对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为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提供帮助也是积极加以鼓励的,并给予看得见的支持:员工凡做义工,公司按其参加慈善机构的社会服务工作时间每1小时捐17美元给该慈善机构。在美国,公民志愿从事的义工服务在价值含量上已经和慈善捐款额相当,占国民总产值的2%~5%。2006年有美国8400万成年人(占成年人的55%)提供了自愿服务,按照每小时平均工资18.77美元换算,转换成货币约相当于2400亿美元。[ ⑨ Philanthropy Statistics, National Philanthropic Trust, 2007.]⑨
美国企业家热衷慈善事业现在出现一种新趋势,就是贯彻卡内基现代慈善的概念,在运作模式中引入市场机制,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慈善事业。
盖茨创建微软掀起了计算机业的革命,而他和妻子梅琳达在慈善业也同样掀起了革命。盖茨夫妇曾经表示,一生中要将他们总财富的95%捐献出来。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由盖茨教育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合并而成。从1994年基金会前身算起,截至2006年11月底,基金会全部捐款数额已经达到292亿美元,从而成为美国第一大慈善基金会。[ ⑩ Foundation Center, November 30, 2006.]⑩ 2006年6月26日,“股神”巴菲特宣布要将价值370亿美元的股份捐给5家慈善基金会,其中83%将托付给盖茨夫妇所管理的基金会。
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单纯捐款者不同,他们做的还不仅仅是出钱,而是认真管理基金会的每一笔对外捐助:受捐助团体必须达到预定目标,基金会进行定期考核,作为下次捐助与否的依据。为了让自己的捐款能够真正使穷人受益,盖茨夫妇基金会资金的投资也是比尔和梅琳达关注的重点。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是:合理投资—高额回报—部分收益用于慈善,剩余收益和本金继续投资。巨额本金配合合理投资,才能使基金会能够得以存续和发展。
传统慈善机构提供的社会救助,一般不能对救助对象提出多少要求。这样做救急是可以的,但救穷效果不一定好。更积极的做法是,穷人获得救助不能是为了维持生存,而是要以此来设法摆脱贫困。也就是中国古话所讲:“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样一来,为了使救助对象最终能自力更生,而不是简单的施舍,在进行慈善救助时,对救助对象提出一定的要求经常是有积极意义的,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慈善基金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慈善基金是否唯一来源于社会募捐?慈善基金是否可以配合合理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这也是卡内基现代慈善概念给我们的启发。
盖茨的慈善基金是一个免税的组织,独立于微软。Google公司则不同,它拿出最初上市的1%股份和每年的1%利润,在自己的名下设立了一个名为Google.org的部门(2004年年底成立),专门用于运营Google基金会的慈善项目,项目主要着眼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 ⑪ BBC News, October 12, 2005.注意,Google基金会的做法更不拘一格。通常来说慈善组织都把自己定义为非盈利机构,而Google慈善项目是盈利的,因而也纳税。另一个有代表的案例是Ebay成立的Omidyar网络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是Google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以下两点: 其一,如上所叙,在美国开办慈善机构而获得免税这一资质非常麻烦,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条件。由自己出资成立慈善性质的部门,则用不着政府的批准认可。其二,按投资方式运作,可以提高Google慈善的范围与灵活性。Google慈善基金会主管、互联网先驱、老牌慈善家布瑞里安特(Larry Brilliant)说,传统的慈善机构就像是一个只能在钢琴上演奏高音区的音乐家,而“Google.org就像是一个能在所有音域里演奏的音乐家”。比如,它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去销售环保型的汽车,与风险资本建立合作关系,甚至雇用游说人员,去影响议会,以通过对购买这些汽车的消费者进行税务上的优惠。而如果是有免税资质的慈善机构,上述做法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当然,不无有人对此持批评态度,他们担心商业气息渗入慈善救助会玷污慈善事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然而穆罕默德·尤纳斯及其创立的格拉明银行获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手段如果运用得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不会有冲突,脱贫解困工作反而会做得更好。在未获得任何抵押的情况下向穷人发放贷款过去曾被认为是一件行不通的主意。尤纳斯作为孟加拉小额贷款的创始人,1974年孟加拉国大饥荒时期,他通过向一些村民提供27美元的微额贷款,让他们摆脱了高利贷的盘剥。迄今30余年的实践证明,哪怕是最穷的穷人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做出努力。这适用于任何文化和文明。对那些在压迫性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挣扎的妇女来说,小额贷款被证实是一种重要的解放性力量。(2006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颁奖文告)
基于同样的道理,现在不少美国企业界的新兴慈善家认为:运用利益投资的杠杆作用能同时达到慈善扶贫和资金积累的双重目的,按办产业的运作方式办慈善性质的公司是可能的;有非盈利而纯靠募集捐款运作的慈善救助,也有不靠募集捐款而靠盈利运作的慈善救助;慈善事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并不由是否有盈利所决定,而在于无论通过募捐渠道来的资金还是通过盈利渠道来的资金是否用于办慈善事业。
Google.org的慈善性质体现在其投资的选择性上,即它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只资助那些有助于解决贫穷、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项目。要是有些资助不能盈利呢?布瑞里安特说他不会介意,因为Google.org并非为了盈利才做这些事情。“关键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